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时间🛏:2021-11-05来源:浏览:987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保江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完成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关乎民心向背和能否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狭义上的物质财富的富裕📙,而是广义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它既包括表现在收入、财产及物质生活条件上“看得见”的显性富裕,又包括表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均等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上“容易忽视”或“看不见”的隐性富裕。因此,要实现这样的全体人民“全面富裕”,并不只是先“做蛋糕”后“分蛋糕”那样简单,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从本质上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𓀝,一是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共同富裕是收入分配问题,但根本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因此,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我们更多依靠资源、环境、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进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产出🙅🏿🪅。尤其要通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增强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必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从而让人民群众勤劳创新致富🧑✈️,使绝大多数人步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
二.是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这个内生特点。协调发展解决的是我国存在的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有协调和平衡好这些关系,才能做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找出区域发展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全域人民共同富裕,在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发挥先富示范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东部地区带动未富的中西部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刚刚脱贫的落后地区,并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承认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又要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障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突出解决“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问题🏠,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三.是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实现一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大多是限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区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工业化水平低👩👧👦,故而碳排放程度低。推动绿色发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碳汇交易市场,促使生态受益区和高碳排放的发达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财政补偿和购买碳排放权付费,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和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旨在解决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展落后以及居民增收缓慢,除了自然条件原因,大多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低🥼,不能充分分享开放红利🧭。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落下”👬🧾,必须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让更多产业🧜🏿、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向这些地区,不断增强它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五.是必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共享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一方面🏬,要明确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另一方面,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